快看看!娃嘴里有没有这样的小白点,不趁早治会诱发败血症!
今天小编要向各位家长提问:新一轮的病症打击活动,你们准备好了吗?
这次的打击目标,是最近被频频投诉的鹅口疮。它让宝宝难受哭闹,吃不下饭,最烦人的是——它居然还反复发作!
鹅口疮有多讨厌,让宝妈多烦恼,看看后台宝妈留言咨询就知道
那到底怎么办?且听我细细道来~
鹅口疮是口腔粘膜受感染引发的炎症,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,存在于正常的人体内,哪儿阴暗,温暖和潮湿,这种菌就爱往哪儿跑。
它爱找2岁以下的宝宝,营养不良、腹泻的宝宝也容易被鹅口疮困扰。
得了鹅口疮,宝宝嘴里会出现这些情况:
别小看了这鹅口疮,如果不及时处理,它的祸害可大了!
➧ 可能蔓延到宝宝的咽后壁,进攻扁桃体、牙龈等部位;
➧ 对食管、支气管下毒手,导致念珠菌食管炎或者肺念珠菌病;
➧ 如果入血,甚至可能引发真菌性败血症。
区分奶渍、舌苔和鹅口疮的这一关过了?那各位觉不觉得:口腔溃疡、疱疹性咽峡炎和鹅口疮也挺像?
有这种疑惑,那就赶紧保存下面的干货吧,以防万一,少走弯路。
宝宝得鹅口疮的原因,大部分和卫生有关,各位要警惕啦。
❐ 食物受污染
宝宝吃了受污染的食物容易得鹅口疮,而新生宝宝最容易得鹅口疮,常是因为奶瓶奶嘴和妈妈的乳头不够干净。
这里就有一个教训,妈妈的乳头不够清洁,又被宝宝咬破,结果两人交叉感染。
❐ 长牙期感染
长牙期撞上口欲期,宝宝没事吃吃手咬咬玩具,那可就是擦出了感染的火花啊!
❐ 滥用激素、抗生素药物
这样会杀死宝宝体内能抑制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的“好菌类”,导致宝宝肠道菌群失调。
❐ 居然和妇科疾病也有关!
家长们可能觉得“还有这种操作?”
但这就是事实:宝宝在出生的时候,经过妈妈的产道,被阴道里的真菌感染了!
☂ 从宝宝来这个世界前抓起
还怀着宝宝的孕妈,如果有阴道真菌病,要治。
因为考虑到宫内宝宝的安全,所以要用阴道内用的药物。各类外用栓剂是安全的,可以选择A类药物制霉菌素栓、B类药物克霉唑栓,或者达克宁栓。
☂ 有宝宝的妈妈,注意这些卫生细节
➧ 母乳喂养前,清洁乳头;
➧ 哺乳空间要相对独立,病保证空气流通;
➧ 定期给哺乳文胸、奶瓶、奶嘴、玩具等用煮或蒸的方法消毒。如果宝宝已经上学,家长要注意别让自家宝宝和小伙伴共享餐具,以防止交叉感染;
➧ 清洁很重要,但不要太过干净,清洁过度会使细菌大量减少,导致有害菌类大量繁殖;
➧ 大人尽量不要亲吻宝宝,嘴对嘴更是不行,宝宝们可没那么容易抵抗病原体的袭击。
☂ 得了鹅口疮,这么用药物
➧ 宝宝吃奶后,家长用棉签将制霉菌素(悬混液)外涂,每天3次,直到口腔内完全没有白点,再巩固2~3天,预防反复;
➧ 可以用2%的碳酸氢钠溶液,在喂奶前后清洁宝宝的口腔,抑制真菌繁殖。
有家长问我,益生菌有用吗?
可以的,服用益生菌能预防消化道菌群失调,也就辅助预防了鹅口疮。
但注意!
➧ 要避免宝宝同时服用抗生素,如果需要同时服用,最好选择布拉氏酵母菌、酪酸梭菌和芽孢杆菌制剂,而且间隔≥2h;
➧ 避免宝宝同时服用抗菌药物,如果需要同时服用,也最好间隔≥2h。
☂ 老反复怎么办?确实要去医院!
爸爸妈妈们扪心自问吧,卫生保证了吗?药物也用足疗程了吗?
如果做到了,鹅口疮还反复,甚至加重,那去医院!我只能帮到这里了。因为宝宝可能遇上了白色念珠菌耐药,或者已经全身感染了念珠菌。育儿知识关注公众号:母婴健康育儿指导
医生会进行口腔粘膜白膜念珠菌药敏培养(名称不重要,相信医生就行!),明确应该用哪种抗真菌药物,或者更换咪康唑、氟康唑等其他抗真菌药。
最后,强调总结一句:“给宝宝清洁爽,一直给宝宝清洁一直爽。”
爸爸妈妈们用心积累知识,少判断错误,宝宝少了很多困扰,一家人也多了欢乐无忧的时光。
关注公众号
学习母婴育儿知识
长按二维码关注↑↑↑
推荐阅读